(上接01版)
我市大力实施防控燃煤污染等专项治理措施,打响了“蓝天保卫战”。为解决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突出问题,我市对燃煤锅炉进行“冬病夏治”,实施燃煤锅炉拆除和清洁能源改造,淘汰城市小燃煤锅炉。
日前,随着伊川县中医院一台1蒸吨/时燃煤锅炉被拆除,我市提前近2个月完成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的10月底前拆改42台燃煤锅炉的任务。
今年,省政府要求我市淘汰14612辆黄标车,市政府计划淘汰剩余的20414辆黄标车。截至6月底,全市已淘汰黄标车5091辆,完成市定任务的25%,完成省定任务的35%。
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初显。7月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天,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,比6月增加14天。
生态保护,绿色产业深入人心
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,为“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”提供环境支撑。
粗放的发展方式,将让资源环境付出很大代价。如今,“发展绿色产业”“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”理念得到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,渗透到群众的内心。
为治理环境污染,伊电集团痛下决心关停了4台135兆瓦发电机组,相继建成了2台更环保的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纯凝汽燃煤发电机组。关停小机组后损失惨重:伊电集团每年减收近2000万元。伊电集团总经理陈世昌说:“宁可自亏2000万元,也不发一度污染大气的电!”
该集团不断用新技术改造老工艺,用低排放取得高效益。该集团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,形成了年产12亿块粉煤灰标砖生产能力;对电解铝厂产生的铝灰、铝渣和氧化铝包装袋进行回收加工,对电解铝厂生产的铝液进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,生产成本大大降低。
绿色产业在我市发展生机勃勃。在孟津县洛阳金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,工人先把回收的秸秆堆放晾干,进行发酵,再把发酵后的秸秆制成有机二氧化碳肥料,成为“农田营养餐”。此外,秸秆还可变身为黑色燃料棒,替代薪柴、煤、天然气、液化气用于生活炉灶、取暖炉。“秸秆还田,即没有焚烧污染,还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或者转化为清洁能源。”该公司董事长杨天奇说。
如今,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植于河洛大地,全市人民正在用实际行动守护这方绿水青山。
上一篇: 长治主城区迎来“8月蓝”
下一篇: 袁家寨子拆了燃煤锅炉